隨著國際油價重返高位,煤化工的經濟性愈發凸顯。
2018年以來,行業內的上市公司普遍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數據顯示,48只煤化工概念股2018上半年合計凈利潤為234.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93.79億元,同比增長66.68%。這也是煤化工板塊近5年以來同期的最好業績。煤化工行業的主要產業鏈包括煤—合成氨—尿素、煤—甲醇—丙烯/乙烯、煤制乙二醇等。這些終端產品不僅是煤化工,同時也是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鏈的產物。在油價、氣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煤炭價格卻旺季不旺,兩者的價差持續演繹,煤化工的成本優勢就會不斷凸顯。此外,基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以及進口大量原油與天然氣對于外匯儲備的壓力,煤化工的戰略
地位不可或缺,其重要性有望得到提升?梢灶A見的是,未來幾年國際油價如果繼續維持高位,煤化工行業將保持長期的景氣。
門檻提高
煤化工行業涉及到高污染,煤炭也是國內產能過剩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環保整治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行業受到政策諸多限制,從而使得該行業的門檻大大提升。
2018年以來,先有中海油百億煤制氣項目遭遇“流產”、華電集團1元“甩賣”旗下煤化工公司,再有江西宣布年內將暫停受理新建煤化工項目,其背后正是煤化工門檻提高的結果。
首先是環保。一直以來,環保都是煤化工發展無法避開的話題,煤化工的特性決定了其生產過程中伴隨大量三廢的產生,停產整改屢見不鮮。
在環保政策日趨嚴格的大背景下,部分環保處理不到位的煤化工項目,將遭遇到更為嚴格的環保監管,其產能也會受到相應影響。此外,更為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節能減排政策也限制了煤化工項目獲得用水、用能、環境指標,一定程度上也這限制了新項目的建設和新產能的增加。
其次是供給側改革。我國煤炭行業去產能步伐不斷加快,這使得煤炭生產企業的利潤持續提升,但也給煤化工產業發展帶來了壓力。目前,國內煤價維持在0.1元/大卡,較行業去產能前上漲了約150元/噸,這使得煤化工行業的平均成本普遍上升。部分技術落后,成本較高的煤化工項目面臨盈利的壓力。
另一方面,煤炭去產能政策也加大了對煤炭新增產能的控制,煤炭礦區總體規劃批復、產能核準等進一步大范圍延緩,煤化工項目沒有用煤指標,一些改擴建、新建項目無法上馬。部分嚴重地區,煤化工企業甚至遭遇煤炭荒,只能舍近求遠使用外地煤炭,使得成本大大提高。
嚴格的環保要求和煤炭供應等因素,已經將部分企業阻隔在外。煤化工行業的盛宴雖然誘人,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享受。
集約經營
煤炭的化學屬性決定了在變成化工品過程中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和水,排放大量的碳,因而煤化工項目的公用環節投資非常高。
研究顯示,相比一套煤制油和煤化工核心裝置本身,其周邊的環保、輔助、備用等設備投資更大。將各種產品充分利用,能夠實現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規;、集約化的化工園區往往可以帶來更低的平均成本和更高的效益。項目的規模越大,噸產品所分攤的環保、電力等公用成本越低。此外,煤化工項目還伴隨大量的電、熱、蒸汽等副產品,通過集約化的化工園區,將各種產品充分利用,能夠實現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魯西化工(000830.SZ)是國內優質的煤化工龍頭企業,魯西工業園的發展位于全國前列,園區內產業鏈條一體化優勢明顯,各裝置之間上下游互為原料,循環利用,并且通過管網密閉輸送,安全高效,降低運輸成本。
山東省政府的化工園區規劃提出,計劃在現有入園率20%的基礎上,力爭到2022年達到40%,園區外嚴禁新建、擴建化工生產項目。魯西化工作為山東省第一批入園的32家化工園區之一,具有先發優勢。
2017及2018上半年,魯西化工的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了672.0%、212.07%的增長。其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從2016年的2.41%提升到19.11%。
技術為王
2004-2015年間,煤化工行業從無到有,曾經歷了一場投資的爆發期。許多煤化工項目大干快上,而實際投產項目卻占總投資20%不到。
環保與技術問題使諸多項目面臨持續不斷的運營困境,引致工期延誤、停產整改、資金運作困難等。而在正式投產的項目中,真正能夠做到環保和盈利兼顧的項目,則更是屈指可數。
技術因此成為決定煤化工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煤化工行業中,華魯恒升(600426.SH)憑借其技術優勢成為了行業公認的煤化工成本最低標的,其先進的水煤漿氣化工藝,相對傳統工藝可以節約成本約300元/噸。
公司的大氮肥項目是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技改示范項目。最近幾年,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一直保持在3億元左右,占到年收入的3%-4%。
技術實力保障了華魯恒升優勢的盈利水平。雖然其產品是化肥等大宗化工品,要承受的周期波動較強,卻可以保持長期競爭力。
最近5年以來,公司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保持在10%以上。目前,華魯恒升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合成氨和甲醇的生產比例,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也增強了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
同樣受益環保與供給側改革政策的影響,2018上半年公司的各類產品普遍漲價,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潤均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07.98%。
(文章來源:英才)
|